古代笑话十则(一)
1.叮咛
古代有一县官,让管家去买三瓶酒,却写成了“三平”。管家说:“老爷,不是这个‘平’字。”县官提笔在“平”字下加了一钩,说:“三乎(壶)也罢。”
2.终身读别字
两人为“太行山”的“行”字起了胶葛,一个说读音是“航”,另一个不服,说读“形”。两人相持不下,便决议赌一个东道,一同去问一个学究,由他评判。
谁知学究见了读别字的便窝火,打发他们道:“太‘形’山,你对了。”另一位怨学究不公正,学究答复说:“你输一次东道,叫他读终身别字,谁的丢失大呢?”
3.巧舌护桂树
有个读书人见街坊正要挥斧砍掉院子中的一棵大树,心上前问道:“这株桂花树长得甚好,老伯何以砍掉它?”
街坊叹曰:“我这院子四四方方,有了此树,便成了个‘困’字,老夫怕不吉祥,故狠心……”
该读书人听后拱手笑道:“依老伯说法,除掉树后住人,不又成了个罪犯的‘囚’字吗,岂非更不吉祥?”
4.牛不出面
有个人去参见姓牛的财主,姓牛的推说出门了,不出来见他。
这人便在大族门上写了很大一个“午”字,然后就走了。有人问他是啥意思,他答复说:“这是‘牛’不出面嘛!”
6.“头 鸣”
古时分,有个秀才参加考试。进场的时分,他把早已捉在手里的蝉放到自己的帽子里。考试的时分,这只蝉就不住声地叫起来。
和这个秀才坐在一同的考生,听到蝉鸣,便不由得笑作声来。由于在考场内笑是犯规的,所以考官把这个考生叫出去,问他为什么要笑。他说:“我听见同坐的那位秀才帽子里宣布叫声,哑然失笑,笑了。”主考官又把那个秀才叫来,问是怎样回事,秀对“答复道:“我来考试之前,父亲让我把一只蝉放进帽子里。父亲的指令,小生怎敢违背?”
主考官问为什么要把蝉放在帽子里,秀才答复:“取头名(鸣)之意。”
7.生此怪物
秀才应考,要答试题两道。
其一的标题是古文中的一句话——《昧昧我思之》。但秀才竟抄成《妹妹我思之》。
改卷官员看到这儿,提笔批道:“哥哥你错了!”
另一道题是《爸爸妈妈论》。
秀才一最初就这样“论”道:“父,一物也,属天;母,一物也,属地……”
改卷官员阅卷至此,不由失笑,批道:“六合无知,生此怪物!”
8.杀了我也要睡
教师最好午睡。学生问他书上“宰予午睡”一句怎个解法?教师说:“这句书,他人不一定解得通。我告知你吧,宰,便是杀;予,便是我;昼,便是正午;寝,便是睡,合起来便是:‘杀了我也要午睡!’”(按:“宰予”是人名,孔子的学生)
9.儒家子弟
有一大族子弟,诈称秀才,被聘为家庭教师。
一日,学生向教师讨教《桓公杀子纠》一章怎样解。此人不知是书上语句,只当是件人命案,便连声大叫道:“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教师我怎样知道实情。”
10.淡而无味
有个老墨客,每次听人家说话,总是摇摇头说:“淡而无味。”
有一天,这位老墨客跟一位客人说话,问道:“最近有啥新闻?”
客人答复道:“昨日黄昏,一条盐船被撞破了,所载的盐都倒进河中去了。”
老先生摇摇头说:“淡而无味。”